联系我们
  • 地址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幸福路28号

  • 邮编

    226012

  • 电话

    0513-89111811

  • 微信公众号:jsyjnks

耕作栽培与现代农作制度学科团队

团队名称:耕作栽培与现代农作制度学科团队

团队负责人:刘 建

团队成员:

刘 建 研究员

魏亚凤 副研究员

薛亚光 副研究员

杨美英 副研究员

石 吕 助理研究员

石晓旭 助理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研究实习员

刘海翠 研究实习员

严旖旎 研究实习员

  研究实习员

单海勇 研究实习员

刘旭杰 研究实习员

潘宝国 助理研究员

本学科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围绕江苏沿江地区及东南沿海旱作区的种植特点,开展多元多熟种植制、少免深轮耕制和新型耕作与栽培技术研究,元麦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等工作。通过近三十年持续性建设,现已逐步形成了“团队核心成员稳定、学科方向明晰、成果产出持续、社会影响较强”的学科发展格局。

学科特色:聚焦 “土壤”与“作物”两大系统,紧扣区域资源禀赋与可持续利用,瞄准“三生”(生产生态生活)需求,研发耕作栽培新技术,构建现代农作制度,支撑农业的功能转型与持续发展。为农业由“高产→绿色→功能”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产品配套和服务保障,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居民增寿。

学科团队:现有科研人员9人,其中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3名、助研1名,博士学位1名,硕士学位4名。团队成员中,现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南通市第五期“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3人、第三层次1人。

研究方向:设置“多元多熟绿色高效现代农作制度构建”、“农机农艺融合及其轻简高效技术研发”和“元麦产业链构建及其功能性农作模式研究”3个研究方向。(1) 多元多熟绿色高效农作制度构建。以资源高效利用、农田综合增效和生态可持续为目标,进行基于区域资源禀赋和农业供给侧种植结构优化的现代农作制度设计与产业配套。研究内容:①不同类型农田多元多熟农作制度设计与优化;②多元多熟农作模式温光水资源匹配机理;③多元多熟农作模式绿色增效途径及其产业配套。(2)农机农艺融合及其轻简高效技术研发。突出耕作栽培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为特色,建立轻简高效技术体系。研究内容:①旱田特色作物播、收环节机具配套及其农机农艺融合技术;②全秸秆地稻麦洁区播种和高效田管的机具配套及其农机农艺融合技术;③适宜机械化、高效化管理的肥料(调节剂)产品配套及其化控技术。(3)元麦产业链构建及其功能性农作模式研究。研究内容:①元麦优异种质创制和品质调优栽培;②元麦多元高效种植及其功能性农作模式;③元麦农耕文化传承和产业链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