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成果主要针对健康生活对优质裸大麦有着巨大需求背景下,裸大麦的优良品种缺乏、品质调控和协同增效的技术不明确、满足需求的产品研发尚处于空白等关键问题,经历25年,系统开展了优质裸大麦品种选育及其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为推进裸大麦功能性杂粮产业化、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主要技术创新如下:
1.创建了种质资源库,筛选优异种质。项目组收集鉴定纯化地方种质资源及高代品系450份,并编目入库保存,建成了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裸大麦种质资源库。鉴定筛选特早熟、早熟、矮秆、抗黄化叶病、耐盐碱等裸大麦优异种质43份。
2.创制优异特色种质,育成系列品种。利用聚合杂交、多点连续选择等技术,创制籽粒β-葡聚糖含量>5.0%的种质4份,育成富锌型品种“通麦6号”和高抗黄花叶病品种“通麦8号”等裸大麦新品种4个,其中“苏裸麦1号”和“苏裸麦2号”是建国以来仅有的江苏省省级定名裸大麦品种,“苏裸麦2号”被确定为省农业特色新品种并成功转让。
3.创构多元高效模式,研明关键技术。建立资源高效、农田增效和产品提效“三效协同”的优质裸大麦生产体系。构建旱粮田、菜田、林果田和稻田四类17种裸大麦高效种植模式,揭示了品种、播种量、氮肥运筹对裸大麦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研明了裸大麦优质丰产调控关键技术,建立了裸大麦高产栽培、晚播栽培、有机栽培等规范化技术体系。
4.突破加工保鲜技术,研发系列产品。研明适宜加工不同产品的裸大麦粉组分特点及糊化特性,突破裸大麦面疙瘩、面条、咀嚼片等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创建了时令食物“冷蒸”制作加工贮藏技术,实现了“冷蒸”贮藏期由15-24h延长至30d。研发出主食类(面疙瘩、面条、麦片)、时令类(“冷蒸”)和即食类(速食粉、咀嚼片)系列裸大麦产品。
5.构建产业发展模式,提升运行质量。创立“梓韵”、“平康”等裸大麦产品品牌,构建“科企融合、农旅对接”产业技术推广与开发模式。
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制定了14项裸大麦品种、种植模式、栽培技术、产品加工与保鲜等相关的江苏省南通市地方标准,发表论文16篇,出版专著2部,获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3-2017年,项目成果在南通、泰兴、靖江、盐城等地迅速推广,累计8.47万亩,年均递增率27.23%,新增经济效益7979.56万元。省农学会组织专家对该项成果进行评价,专家们评价一致认为:该成果对于加速裸大麦优质杂粮的产业化开发、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多产业间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义,成果系统性强、创新性突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总体水平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